安徽维尔特补偿导线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0~100℃)具有与所匹配热电偶热电动势相同标称值的一对带有绝缘层的导线,用它们连接热电偶与测量装置,以补偿它们与热电偶连接处的温度变化所产生的误差。
用于将热电偶冷端延长至远离高温且温度比较稳定的地方的 一种**导线。实质上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的热电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它的热电特性与主热电偶的热电性质基本相同。用补偿导线与热电偶的冷端连结,就可以将热电偶输出的温度信号传输到远离数 十米的控制室里,送给显示仪表或控制仪表。这就相当于把热电偶延长到温度恒定的地方,解决了热电偶冷端在热设备附近造成的高温和温度不稳定问题。 使用方便,是热电偶安装中经常采用的。它们是**导线,一种类型的补偿导线只能同相应的一类热电偶配套使用,而且正、负极性不可接反。
初偿导线分一般用和耐热用两种,前者使用的温度范围为-20℃— 100℃,后者则为-40℃—200℃。对于镍铬—考铜等一类用廉价金属制成的热 电偶,则可用其本身材料作补偿导线。
常用的补偿导线有以下几种:
补偿导
线型号
配用热
电偶的
分度号
补偿导线合金丝 绝缘层
着色
100℃时允差(
℃)
200℃时允差(
℃)
正极 负极 正极 负极 普通级 精密级 普通级 精密级
SC S SPC(铜) SNC(铜镍) 红 绿 ±5 ±3 ±5 -
KC K KPC(铅) KNC(铜镍) 红 蓝 ±2.5 ±1.5 - -
KX K KPX(镍铬) KNX(镍硅) 红 黑 ±2.5 ±1.5 ±2.5 ±1.5
EX E EPX(镍铬) ENX(铜镍) 红 棕 ±2.5 ±1.5 ±2.5 ±1.5
JX J JPX(铁) JNX(铜镍) 红 紫 ±2.5 ±1.5 ±2.5 ±1.5
TX T TPX(铜) TNX(铜镍) 红 白 ±1.0 ±0.5 ±1.0 ±0.5
补偿导线作用的实质是热电偶的延长
热电偶的补偿导线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常温0)具有与所匹配热电偶热电动势相同标称值的一对带有绝缘层的导线,用他们连接热电偶与测量装置,相当于将热电偶延长到测量装置。
由于”热电偶的补偿导线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常温0)具有与所匹配热电偶热电动势相同标称值的一对带有绝缘层的导线“,它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构成热电偶(实际上补偿型的补偿导线和同分度热电偶是同材质的),根据热电偶的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中间导体(*三导体)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中间导体的引入对热电偶回路总电势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在不计热电偶的影响时,补偿导线也可以产生热电势,其大小等于热电偶尾端与测量装置之间的温差电势。
正确使用时,热电偶的电势和补偿导线电势叠加,在冷热端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热电偶与补偿导线连接处的温度变化,热电偶的温差电势增大补偿导线的温差电势减小,反之亦然,达到补偿热电偶与测量装置之间的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测量装置测到的是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与补偿导线产生的补偿电势的叠加电势。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的作用是来延伸热电极即移动热电偶的冷端,与显示仪表联接构成测温系统。产品主要应用于各种测温装置,已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部门。
一般来说,热电偶离测温表可能距离几十米,热电偶冷端(出线端)温度与测温表环境温度不同(甚至可达几十度)。
如果用普通铜导线,根据热电偶原理,接线处又会产生温差电势,就会产生测量误差。
远距离传输导线的压降问题,因为测温表输入阻抗较高,热电偶产生的温差电势(毫伏级)传输电流(微A级)很小,导线上压降损失很小,在一般情况下,在误差范围内。所以有热电偶变送器,输入热电偶信号,输出4-20ma,这样可以不要补偿导线,也可以远距离传输了。
如果采用补偿导线(必须和热电偶分度号匹配),它选用的金属材料,可以在接线处产生尽可能小的温差电势,尽可能减小测温误差。也就是说,将热电偶冷端移到测温表处。